万花筒里看丹麦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邓丽君在这首歌里唱出了丹麦社会里的真善美。 12岁以下的丹麦小学生不知道成绩单为何物,他们没有任何考试,他们在寻找着自己的天赋,活的很轻松。 丹麦政府鼓励孩子十八岁以后独立生活,成为一个社会人,并享受政府的租房补助。 年轻的丹麦父母常把载有婴儿的推车放在路边,自己悠哉地去店里购物喝咖啡。 丹麦社会平等,财政大臣和清洁工在丹麦人的心目中没有谁比谁高一等的概念,他们也没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等级概念。 1998年的一天,我和博恩瑟HPP学校校长Karen带着她的狗去训狗场。闲聊时,Karen的语调里有了一丝忧伤,她说她父亲正在哥本哈根的一所医院里躺着,马上就要离开人世了。 听完了她的叙述,我大为吃惊。小声地问她怎么不去医院照料她的父亲,却在这里遛狗?她说,她每个月去看一次她的父亲,她父亲在医院里有护士照顾,可是却没有人来照顾她的小狗。虽然我知道丹麦有着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子女也不需要直接赡养父母,但这一段话还是让我思量了好几年。 丹麦人的别墅似乎都没有围墙,门窗也没有监狱般的那种钢铁围栏。据说丹麦14座监狱里,只有4座刑事犯罪监狱是由警察封闭管理,其余都是开放式的,如同三星级宾馆一般。哥本哈根火车站附近有一所VestreFaengsel封闭监狱,里面关押着400多名犯人。有人担心犯人寂寞,就买了手机,给里面充入足够多的话费,隔墙扔进监狱里。有一年,扔进去的手机高达上百部。 现在以平和著称的丹麦,历史上却是大名鼎鼎的海盗国家。公元1016年丹麦国王克努特大帝攻占英格兰全境,并建立了版图包括挪威、英格兰、苏格兰大部和瑞典南部的“北海大帝国”,这是留在丹麦人历史记忆中的最为“辉煌的时代”。 风水轮流转,近代因工业而强大起来的英国海军,在1807年炮轰丹麦海军,让丹麦人遭遇了惨败。一次,我在奥尔堡港口目睹了这段故事的情景再现。当礼炮浓浓硝烟散去,丹麦人对往事留下的只是一段淡淡回忆。他们的表情是平和的,似乎早已没有了仇恨的种子埋藏在记忆的细胞里。 2017年元月15日,我重访了菲茵岛上的博恩瑟HPP学校。一别十九年,物是人已非。 我从网上找到了位于学校附近海边一个很童话的客舍Stegogaard.dk (世外桃园),就是位于明信片小岛中的那个小白点。 当年在博恩瑟HPP学校里接受培训的时候,同学贤恩常带我们步行至此。那些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天涯海角,都成了梦中追忆,但海湾里那一群白天鹅和客舍旁的白色风车,却没有随着时间而改变颜色。 客舍主人Steen先生长我一岁,曾经参加过柏林国际马拉松长跑,十多年前在中国做过生意。他一见面就冲我说了一句“你好”,想了半天,又说了一句“你好”。他说这间客舍接待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次,一位日本大学生游历到了丹麦,钱花完了,还在这里打了一段时间的工,积蓄能量之后,继续浪迹天涯。 公元1219年,丹麦人创造了世界上第一面国旗,并沿用至今。无论是国庆,还是公司庆典,不管是女王的生日,还是自家孩子出生,丹麦人都要悬挂各种形状的国旗。丹麦人可以随着个人的兴趣,把丹麦国旗做成大小不一各种形状,甚至比基尼,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吸引人眼球的美好创意。在哥本哈根一家大型商场入口处,我看到一条用丹麦国旗铺出的步行道,踏着丹麦国旗,我走进了一家时装店门口。 不同于邓丽君的情感赞美方式,丹麦人用了一首田园诗般的国歌来赞美自己的家园: 这是一个美丽的国度,枝繁叶茂的山毛榉,生长在东部的咸水海岸。古老的丹麦我们这样呼唤,那些起伏的山丘与河谷,和菲雷拉的宫殿。 在这里端坐着往昔的战士,不再有战争的硝烟。他们击溃了所有的敌人,现在他们疲倦的骸骨,正在巨大的手推车下安眠。 国土多么美丽,蓝色海洋环绕在她身边。漂亮的女人和清秀的姑娘,生长在翠绿的谷地间,强壮的男人与小伙,居住在丹麦的海岛与沼泽上面。 02 ▼ 社会制度完善 我从丹麦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幕情景: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熊的食物越来越少,一只北极熊幼崽在岸上饿的嗷嗷直叫。母熊跳入海里,希望能够逮到一只海豹来给自己的孩子充饥。她沿着大海游啊游,从前,大块的浮冰是她的歇脚地,现在已经没有了大块浮冰。北极熊累了,无处歇脚,她只好沿着大海继续向前,终于在筋疲力尽之前,游到了一个小岛上。 在小岛上,有一群海象,正在岸边晒太阳。体型巨大的海象不是北极熊的食物,饥肠辘辘的北极熊望洋兴叹。现在,她只剩下了两种选择:要么饿死,要么设法从庞大的海象身上咬下一块救命的肉来。她横起了一条心,拖着虚弱的身躯,向海象发起了几轮无效的攻击。性格温顺的海象最后被激怒了,稍微反击了一下,就用长矛一般的象牙刺伤了北极熊。 在耀眼的极光下,北极熊无力地倒在了沙滩上。一股鲜血从身体中汩汩流出,弄污了她雪白的皮毛。看着眼前充满了诱惑的涌动蛋白质,她无力地地闭上了眼睛。 在另外一块陆地上的北极熊幼崽,也奄奄一息了,那不灭的极昼时光,变成了眼前闪烁的金星…… 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其高明之处就在于发明了良好的社会福利制度,保护了弱势人群,减少了人类的悲哀。丹麦人不想在漫天大雪中再看到有一位可怜的小女孩在那里卖火柴了,于是,他们就通过税收这种平和的手段来调节贫富差距,而不是通过打土豪分田地的暴力方式。丹麦富人的所得税往往高达50-70%,穷人不用交税。完善的税收制度,保障了丹麦社会的和谐运行。 丹麦人包括在丹麦的留学生以及难民们都有一张黄卡,卡上没有照片,只有一组身份信息号码,通过这个号码,政府可以查知详细的个人信息、缴税记录、信用记录、犯罪记录、医疗记录等。 有了这张黄卡,就享有了丹麦社会的各种福利。 丹麦一位华人曾对我讲过一个故事:前几年,他去德国旅游,突发重病,住进了一家医院。德国院方给他居住的丹麦社区打电话,得到了这样的回答:“请不必担心,他住院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由丹麦政府支付。”随后,这个社区还特意派了一名华裔丹麦人去德国医院照料他。当他对我叙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嗓音哽咽了。 一次我和三位同学去西班牙的马里奥卡岛去旅游,在哥本哈根机场,我看见一个人冲我笑。难道他认识我?我走近了,他还在笑,笑的很淳朴。在他的旁边还有几位表情类似的人。我问领队,知道了他们来自丹麦的一个智障机构,他们去马里奥卡岛去旅游。一个星期后,我在马里奥卡机场又看见了这群丹麦人,他们笑容依旧,只是脸上多了些日光的颜色。 对于失业者,虽然丹麦政府提供了许多免费课程帮助他们掌握新的谋生技能,但有些失业者认为流浪就是他们喜欢的一种自由生活方式。在离安徒生故居不远的一个剧院棚子下面,我曾陪几个流浪汉度过了一个下午,天上一句地下一句闲聊着,慢慢打发着光阴,消费着手推车上整箱的啤酒和大包的香肠。 天冷了下来,我看到一个流浪汉的裤子破了好几个洞,于是我主动提出送他一条牛仔裤和一条棉线裤。他拒绝了我,说他就喜欢冻一些的感觉,要不人生就太没有意思了。他还告诉我说明天社区又要给他发工资了,足够他喝酒了。 哥本哈根大学的一位中国博士曾经问我:“董,你发现民主与专制的区别了吗?” “我想听听您的看法。”我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举个例子来说,丹麦有两大党派,他们为了成为执政党,就要设法讨好民众。最终获得多数选票的人,女王玛格丽特二世给他授予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哪天他做的不好了,人民就会把选票投给另外一个竞争者。与此相反的例子则是北朝鲜。” “可是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只是劳动党的主席,玛格丽特二世却是女王啊,从名字上看,丹麦才是一个家天下的国度呢?”我半开玩笑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丹麦保留了君主立宪制度,其实是对历史的尊重与纪念。丹麦政府像走马灯似的一届届不停转换,新的首相选举出来后,只是到她那里象征性的报个到而已。女王并没有实权,对于她不喜欢的首相,也只能睁一眼闭一眼,期待着下一次的政府换届。” “玛格丽特二世年轻时还曾在丹麦军队里服役,她经常挎个篮子出门买菜,在王宫经济拮据时,她还翻译文学作品,拍卖自己的油画作品,以补贴王宫日常开支,她是个丹麦的模范公民。但女王也有一个不良嗜好-抽烟。她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主,可在王宫里,为了不影响其他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她只能到规定的地方吸烟。” 这位中国博士不仅对丹麦女王赞誉有加,也对丹麦的社会制度褒奖多多,他认为,丹麦的社会制度综合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点。 我对丹麦的美好印象,则来自许多小事,比如与社会制度的维护者-警察的故事。 我初到丹麦时,一天下午,我满头大汗,晕晕乎乎骑着自行车就进入了一个巷道。两位警察在那里守株待兔。我前面的那位车速很快的丹麦小伙子看到警察马上停车,我刚要骑过去,警察冲我摆摆手,我也停了下来。我看见警察给那位丹麦小伙子用丹麦语说了点什么,就开出了一个罚单,这个丹麦小伙子拿上罚单,也没有争辩什么,就平和地走了。警察查看了我的护照,说我走上了单行线,也要给我开罚单。 我给这位丹麦警察求情:“初到贵国,不熟悉交规,还望原谅。” 他笑笑,就放了我一马。在冷冰冰的制度面前,丹麦警察也有着一颗柔软的心。 03 ▼ 格隆维教育思想放光彩 丹麦人说:我们没有矿产,没有石油,我们所有的资源,就是我们的大脑。 2015年丹麦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6.1万美元,全球排名位列美国4.9万美元、香港3.4万美元、韩国2.1万美元、中国大陆4300美元之前。 丹麦人少有望子成龙的想法,然而,那里却遍地人才。不仅有作家安徒生和他的童话故事,还有教育家格隆维以及1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众多的工商名人。 我们吃蓝罐曲奇饼干、喝嘉士伯啤酒、玩乐高玩具、穿爱步鞋、用维斯塔斯风车发出的电力,而这许许多多的丹麦物品,正是世界航运龙头-丹麦马士基公司的轮船飘洋过海运过来的,有人不幸得了糖尿病,用的胰岛素,也是丹麦人发明的,代表着澳大利亚形象的建筑-悉尼歌剧院,也是由丹麦设计师约翰·伍重设计的。 丹麦从幼儿园直至大学教育全部免费,而且读书还可以领取零花钱。当年,我也享受过这样的丹麦待遇。终身学习是丹麦人的习惯,特别是在每天近20个小时的漫漫冬夜里,去各种俱乐部学习技能,阅读各种书籍,是多数丹麦人的所爱。 丹麦私立学校可以弥补一下公学校没有开设的课程,如艺术、体育和其他特殊技能等。私立学校不是贵族学校,那只是拓展人们兴趣的场所。私立学校也享受政府经费补助,据说补助金额可以达到公立学校标准的75%。 2016年11月30日,在丹麦华人张老师一个初级汉语班里的课堂上,我感受了一番丹麦学生的汉语课堂场景,其中一幕令我动容:照片中这个来自甘肃武威的小女孩13年前就被这位丹麦人收养了,2017年暑假要和丹麦养父母一道回中国旅行。这位丹麦人告诉我,正是为了这次中国行,他陪女儿来学汉语。在两个小时的课上,女儿昏昏欲睡,而父亲却学的很认真,汉语说的比女儿还标准。 丹麦国家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育成功,特别是公民素质教育的成功。 在一个公交车站台上,一个丹麦中学生举着一个钱包等待失主,公交车过去了一趟又一趟,他始终直挺挺的站在那里。我观察了一阵子,感动了一辈子。 一次,我骑车去哥本哈根郊区兜风,在一个路口,看到一个蔬菜水果摊。我四处打望,没有人影。旁边有一个纸箱子,里面有几张100克朗纸币,一些20克朗10克朗纸币,还有许多硬币。水果摊上标明了价格,路人自己取东西,自己找零钱。 我推着自行车,在水果摊旁边等售货员过来,只想和他聊几句。好几分钟过去了,摇曳的树影告诉我不要继续等待了。我看到苹果价格是10克朗3个,于是,我拿了一个苹果,给敞开的钱箱子里放入了5克朗,优哉游哉地骑车走了。 我曾陪同奥尔堡大学李形教授去参加丹麦共产党总部的一个研讨会。在一个地下室里,十几个人在那里抒发着他们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气氛很温馨。丹麦共产党总书记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我曾经认识的一位中学历史老师一样,那么谦虚纯朴可爱,毫无我们所熟悉的那种“横刀立马”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无畏精神。 为何这个小国里的人们与众不同? “小嘛小儿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怕太阳晒, 也不怕那风雨狂, 只怕先生骂我懒哪, 没有学问(啰)无颜见爹娘。小嘛小儿郎, 背着那书包上学堂, 不是为做官, 也不是为面子光, 只为做人要争气呀, 不受人欺负(呀)不做牛和羊。” 这首中国儿歌唱到读书“不是为做官, 也不是为面子光”,可在现实生活中,“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的思想还真的是许多人学习的原动力了。 丹麦人却有着不同的想法,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丹麦小说家安克赛在1933年畅销小说《一个逃亡者的足迹》中虚构了一个地名叫“爷大”,住在爷大的人都像是大爷一般,自以为是,总是在想办法贬低别人。后来,丹麦人从中总结出了“爷大定理”(詹特法则),并成为北欧各国共同遵循的平等主义的基础。 爷大定理包含以下十条具体内容: 不要以为你很特别;不要以为你的立场跟我们一样;不要以为你比我们聪明;不要以为你比我们好;不要以为你比我们懂得多;不要以为你比我们重要;不要以为你什么都擅长;你不应该嘲笑我们;你不应该以为任何人在乎你;你不应该以为你能教我们任何东西。 遵循爷大定理,丹麦人形成了一种和虚拟小说里完全不同的内敛性格。绝大多数丹麦人都很低调,他们不喜欢与别人进行比较,只追求自己天赋发展。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学生,有安全感又自信,懂得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所认识的大多数丹麦人只是“小善行天下,嗨姬过人生。”嗨姬(Hygge)的意思是追求舒适人生以及令人惬意的感觉或环境,这就是众多丹麦人理想不大,境界不高,但却温馨舒适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时时事事都传达出一种“别以为你比别人强”、“谁也不比别人差”的生活哲学,这是一种丹麦式的幸福哲学。 十九世纪的丹麦有两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位是把全世界的儿童带入了美好童话世界里的作家安徒生,另一位则是把全体丹麦人带入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家格隆维(为了纪念格隆维,丹麦人还以他的名字在哥本哈根建造了堂。去这所教堂参观的日本人居多。) 格隆维说在丹麦光有好的社会制度以及形式上的民主还不够,还需要对民众进行民主思想启蒙讨论,这样才能形成真正的民主社会。为此,格隆维在丹麦倡导建立了众多民众社区学院(folk high school),由私人机构组织教学,政府提供资金支持,我见过的学生年龄从十八岁到八十岁的都有,这种不发文凭的社区学院对于丹麦的民众素质的提升以及社会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格隆维重视人文教育,他认为丹麦人在社区学院里学习的重点不应该是技术,而是常识,常识当中最重要的又是历史,是丹麦历史、欧洲历史和人类历史。 格隆维认为,一个人有了基本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历史知识,他就会为社会,为了自己的国家,为了人类来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格隆维还说增加知识固然重要,但若一个人无法体验人生的重要,那么所有的知识都没有力量。 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民主、平等、责任、诚实、尊重、博爱、自由、创造、守时、勤劳、思辨、法治、规则”这些词语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就构成了丹麦人的社会文化基因,这是丹麦社会完美运行的重要原因。 有了这样良好的教育基础,后来才有了丹麦人童话般的社会现实。 丹麦受人尊重,其实并不在于那里出现了多少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多少个世界著名企业,而是在于那里民风淳朴,有众多美人鱼一般善良守法的好公民,也在于那里的社会关系简单,福利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幸福指数高,环境如仙境一般。 格隆维的教育思想,也曾经引起过中国教育实践家们的重视,上世纪在河北定县的晏阳初,以及前几天刚刚去世的世纪老人周有光等一大批倡导民众教育的教育家们,都是十九世纪格隆维的教育理念的实践者。 从遥远的丹麦看中国,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钱学森曾经问总理:为何我们培养不出一流的杰出人才? 其实,我也想问总理:如何培养大量的有基本素养的公民?我认为这是一个比杰出人才之问更影响普通人群生活质量的问题,请总理考虑。 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格隆维的民众教育思想如何在中国落实的问题。而那些以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书匠们,则与教育家格隆维的思想境界相差了十万里! 天赋成材,教育成人。国人不妨学习一下丹麦人的心态,对子女教育顺其自然,先成好公民,再考虑成为什么家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