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传统社会的典范教材,《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颜之推并无赫赫之功,也未列显官之位,却因一部《颜氏家训》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见其家训的影响深远。被陈振孙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这不仅表现在该书“质而明,详而要,平而不诡”的文章风格上,以及“兼论字画音训,并考正典故,品第文艺”的内容方面,而且还表现在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上。因此,历代学者对该书推崇备至,视之为垂训子孙以及家庭教育的典范。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惊世表现,光以唐朝而言,像注解《汉书》的颜师古,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更足证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两朝,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钦羡不已。
《颜氏家训》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宋代以后,影响更大。宋代朱熹之《小学》,清代陈宏谋之《养正遗规》,都曾取材于《颜氏家训》。不唯朱陈二人,唐代以后出现的数十种家训,莫不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颜氏家训》的影响,所以,王三聘说“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从《颜氏家训》之多次重刻,虽历千余年而不佚,更可见其影响深远。 首先,把读书做人作为家训的核心。颜之推把圣贤之书的主旨归纳为“诚孝、慎言、检迹”六字;认为读书问学的目的,是为了“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他认为无论年龄大小,都应该读书学习,“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其次,选择正确的人生偶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怎样的偶像,就会有怎样的人生。北齐时,一些人教孩子学鲜卑语、弹琵琶,希冀通过服侍鲜卑公卿来获取富贵。颜之推对此非常不屑,认为这样会迷失人生方向,即使能到卿相之位,亦不可为之。他要求子女“慕贤”,将大贤大德之人作为自己的人生偶像,并且“心醉魂迷”地向慕与仿效他们,在他们的影响下成长。 再次,确立家庭教育的各项准则。家长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要在践行“箕帚匕箸,咳唾唯诺,执烛沃盥”等细小的生活礼仪中树立“士大夫风操”。持家要“去奢”“行俭”“不吝”。在婚姻问题上,做到“勿贪势家”,反对“贪荣求利”。务实求真,不求虚名,摒弃“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的行为,“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杜绝迷信,绝对不谈“巫觋祷请”之事,“勿为妖妄之费”。 卷一 序致篇第一[3] 1.圣训素来谈时易做时难 2.绳其祖武,慎终追远 教子篇第二 1.慈威并济方得良子 2.妇人之仁终败儿 3.父子间亲密有度 4.溺爱等同于戕害 5.气节尊严不可失 兄弟篇第三 1.兄弟分形连气如手足 2.听妇言,乖骨肉,岂为丈夫 3.妯娌相处贵在恕己而行 4.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后娶篇第四 1.贤人难免遇蛮妻蒙蔽 2.一夫多妻家无宁日 3.慎重考虑丧偶再娶 治家篇第五 1.教化须自上而下 2.宽严贵在恰到好处 3.赏罚有度,不可苛责 4.进德修身齐家之本 5.夫唱妇随真和合 6.婚配嫁娶难得素对 7.圣经圣书谦恭相待 8.妖妄之事勿沾染 卷二 风操篇第六 1.言谈举止有礼有致 2.避讳不当贻笑大方 3.取名起字有讲究 4.嬉笑言谈不当招恶 5.待客之礼贵在真诚 6.北方颇具华夏遗风 7.闲聊之中慎谈家世 8.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 9.离别未必涕泗交零 10.宗族礼节不可废 11.遭重丧三日必吊 12.告慰先人情真意切 13.成长礼俗富饶趣味 14.呼天抢地要当心 15.家族命运损荣相连 16.义结金兰须志均义敌 17.接待宾客恭谦有礼 慕贤篇第七 1.圣贤难遇随缘相惜 2.珍惜身边圣贤人 3.君子不窃人之美 4.不怨不嫉人之长 5.贤才关乎家兴国昌 卷三 勉学篇第八 1.官宦子弟也要学习 2.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3.学习无用是个谬论 4.万事万物皆为师表 5.学以致用是根本 6.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7.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8.治一经可弘圣人之道 9.尽信书不如无书 10.谈玄说妙不可取 11.勤奋好学方成大器 12.天下之大教育为本 13.独学无友易孤陋寡闻 14.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卷四 文章篇第九 1.文人轻薄多致祸 2.习文不要勉为其难 3.文理兼具才是上品 4.他人文章不妄加评论 5.细节决定文章的好坏 6.文人何必常相轻 名实篇第十 1.名不副实以为耻 2.唯至诚能胜至伪 3.寡欲淡泊方远致 涉务篇第十一 1.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2.书生戾气需警惕 3.萧墙之祸始于国风 卷五 省事篇第十二 1.谏言应有自知之明 2.君子当修德以待时 3.追名逐利必招祸 止足篇第十三 1.安然知足者最幸福 2.天道忌盈,业满招损 3.好兵弄武易招祸患 养生篇第十四 1.尽其在我,听其在天 2.养生以少虑祸为本 归心篇第十五 1.儒佛两家本为一体 2.不可以凡夫心测圣人智 3.凡事有因必有果 4.不以一眚掩大德 5.凡事不能责备求全 6.修道之事大矣哉 7.五常之道始于心 卷六 书证篇第十六 1.博士未必博识 2.音辞语调南北相异 杂艺篇第十七 1.工整之风日渐萎靡 2.六艺精通未必是福 终制篇第十八 1.日月逝矣,岁不我延 2.奔波操劳只为祖孙计 3.终身修业以立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