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丹麦投资促进局》 教育最近是最火热的话题,投资君曾经介绍过不少丹麦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硬件,以及这个北欧小国的创新精神。而今天,我们来谈丹麦的教育,从追寻格隆维开始。 在搜索软件上键入格隆维,会弹出来各大旅游网站的星级评分推荐——“丹麦格隆维教堂,漫游丹麦不可错过的经典景点。” 格隆维教堂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西北方的Bispebjerg Hill, 教堂的外表正面看起来极像一架管风琴,没有过多的装饰,简约的风格却营造了一种肃穆、引人深思的氛围。 哥特风格建筑外加阶形山墙,清一色的黄砖配上藤条编织的座椅,对光线的每一寸应用让它宁静而充满圣殿感。教堂的建造用了约500万块质量极高的米黄色墙砖,教堂内的每根柱子就要使用3万块这样的砖。格隆维教堂由丹麦建筑设计师世家克林特家族祖孙三代于1921年-1940年之间修建,因造型象管风琴又被称为管风琴教堂。 这座丹麦国家级教堂,是为了纪念格隆维。 格隆维是谁? N. F. S. Grundtvig,又有译者将其翻成葛龙维。在今天的丹麦,每个人都会传唱他在1820年写下的民谣“我们将以平等之姿昂首阔步,不会有人拥有太多,更没有人拥有太少。”(Og da har I rigdom vi drevet det vidt nar fa har for meget og foeree for lidt)。他是丹麦著名哲学家,教育改革家,诗人和教士。他被称为丹麦的“孔子”或是“圣贤”,作为丹麦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思想家。格隆维,是丹麦人心中最庄严的精神家园。 格隆维与全民教育 在丹麦有一种名称非常特殊的学校,中文直译叫“高校”(Højskole)。但它不是高中,也不是大学,而是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一种大众成人教育,入学没有门槛,毕业也不获文凭。这就是由格隆维提出创办的“民众中学” (Folkehøjskole),它满足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村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的需要。其追随者建立的民间学校开展社区成人教育,保护和宣扬丹麦文化,这对丹麦人的民族意识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尽可能地亲近自然、终生学习等观念至今仍深入人心。 看过投资君介绍的丹粉都知道,农业是丹麦的支柱产业。丹麦猪比人多,一人可以配六头猪。人均谷物产量世界第一,在乳业渔业和食品配方类产业也拥有全球领先企业。 在农业社会的背景下,格隆维被公认为是丹麦民间教育的创始人。他认为,只有让民众受教育,使民众有文化,国家才能发展,才能实现国强民富。他推广“人生启蒙”(the enlightenment of life)的观念,提倡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民间学校,让农民在农闲时间能接受历史、人文及科技等广泛知识的教育和洗礼。 格隆维认为“学校生活应用以塑造人生”,抹除普通人和精英阶层之间的鸿沟,所以教育“一个人首先要有饱满的精神生活,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追求知识。”他在1844年在Rødding创办了丹麦第一所,也是全球第一所民众中学,将自己的教育思想付诸实践。民众中学面向所有年满18岁的成人,宗旨是启导生活,而非只是教育。学校没有入学门槛,不设考试限制,可随时入学。 其后,民间学校的办学理念在丹麦全国上下得到迅速传播,并被推广到挪威、瑞典等其他北欧国家,甚至远及英国和美国。如今北欧约有400所民众中学,丹麦约有100所,数不清的丹麦青年在民众中学中学会鉴赏祖国的文化,历史和文学,格隆维为今天丹麦的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做出了杰出贡献。 丹麦应该重视母语,而不是拉丁语;作为一个丹麦人,知道丹麦的历史和文学很重要。 彼时,丹麦的其他教育机构采用拉丁语授课,格隆维却主张采用生活中的语言来传授知识。他的理念是,民间中学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而要更多地创造智慧与凝聚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教育不应仅仅满足培育社会精英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平衡社会功能,将普世道德价值观植入民心。 老师和学生之间在轻松的氛围下一起学习历史和文学,对社会现象展开自由思考和辩论。 民众中学达到了格隆维理想中的“生活学校”,学生在校学习为的是“增进其文化素养及生活幸福”,发展学生“成人的心灵”,培养将学习贯穿一生的能力,因此没有考试制度,但力图激发出每个学生的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可以影响命运和未来,凭借相应的知识和教育获得社会发言权。这些学校并不教授具体的生存技能和系统性的专业,而是让你学会如何做人,如何与社会共处,如何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这些课程是人生必修而一般学校又不设置的。 格隆维与丹麦的核心价值观 格隆维1783年出生于一个丹麦牧师家庭,受父亲影响他后来也成为一名牧师,但他并不满足于传统的传经布道生活。他深信,贫富悬殊是造成丹麦国家衰落的根本原因,因此,他积极主张“自由第一,人人平等”。 在格隆维的引导下,丹麦从19世纪内有外患中走出来,从1813年的一个破产国家逐步走向自由、平等、互助、合作的大同社会,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创立了今日“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丹麦模式。 他不仅用诗歌滋养了丹麦,唤醒了民族意识,他热情鼓吹的民主平等思想和公平教育渗入了丹麦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深刻影响了丹麦。 他以人人平等的理念创作了大量通俗易懂的民谣和赞美诗,被后人广泛传唱,为后来丹麦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基因的形成奠定基石。1820年,37岁的格隆维创作的一首民谣描述了他对平等社会的美好愿景:“也许别人的山里有更多的矿藏/ 但在丹麦/ 即使穷人小屋里/面包也不少/ 这里没有人拥有太多/也没有人一无所有。” 2016年,时任丹麦文化部长发起了一场“丹麦价值观“的网上投票,超过32万丹麦网民参加评选,十条核心价值观当选,与格隆维的主张高度吻合,可以看出丹麦有多格隆维。 1. 自由 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 男女平等 4. HYGGE 5. 福利社会 6. 信任 7. 丹麦语 8. 志愿义工 9. 开明的思维 10. 基督教 关于这十条价值观投资君曾经做过详细的诠释。 格隆维与丹麦的经济社会发展 格隆维曾经在诗歌中将祖国描绘成“乌托邦“,经过约20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格隆维的梦想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今天的丹麦实行的正是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高平等性和高均衡性的成功社会发展模式,世称“丹麦模式”,普通民众也不会因为生、老、病、残等原因而丧失正常生活水平。 在经济领域方面,丹麦深知自己是小国,努力发展科技与创新产业,在清洁技术/生命科学/食品创新/机器人/设计等领域成为全球领头羊。 丹麦的很多企业,都把国际化和创新视为战略,从研发到解决方案中都努力实践着丹麦基因。 丹麦连续多年也被评为世界上最清廉的国家,政治透明高效清廉。 在企业的用功制度上,政府也给予了企业良好的保障制度,企业可以比较灵活地调整用功人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我们以格隆维这首赞美祖国的诗歌来结束本文。 平等,公平,开放的丹麦,欢迎您进一步探索。 我知道有一个地方, 那里头发不会变白,时光不会使双手麻痹; 那里风平浪静,阳光和煦; 那里秋收和春播快乐地合为一体; 那里黄昏和清晨光明灿烂,和中午有同样的容颜。 《我知道有一个地方》 格隆维 本文参考并引用,一并感谢: 《丹麦设计9堂课》,李梦苏 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