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我从制造、销售电子零部件起步,一开始就置身于所谓“实物经济”领域。另外,24年前,为了参与日本通信信息产业的变革,我创建?日本第二电电(即现在的KDDI) ,在长途电话和手机两个领域都取得了成功。 然而对于电子商务领域,我虽然预测到它的发展前景,但因为缺乏知识,就没有这方面的缘分。而马先生利用互联网,在中国创建了从事电子商务的公司,并将它培育成最大级的企业,这说明马先生很有先见之明,很了不起。 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报导,在IT相关领域获得成功的许多年轻企业家,他们自以为是,目空一切,显耀自己的成功。马先生与这些人完全不同,当我得知这一点时感到很欣慰。 马云:我虽然从事这项事业,但对于网络技术实际上我知道得很少,直到现在仍属于门外汉。我原是英语老师,199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知道了互联网,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我完全不认为我已经成功了,我很害怕用成功这两个字。阿里巴巴创业才9年,与京瓷比只能算刚刚起步,问题、课题一大堆,说成功有点不自量力。 同时互联网本身的历史还很短,如果一味发展技术,那么经营方向就不对,互联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社会的需要,它必须为客户和整个社会创造价值。 18位志同道合的伙伴 稻盛:企业如果没有社会价值就不能发展也不能生存,经营企业不能自以为是,而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阿里巴?获得社会的承认,取得巨大的成功,而马先生却不失谦虚之心,这很难得。 马云:创建公司时我既没有技术又缺乏资金,也完全没有经营的经验,犹如盲人骑瞎马。一般的盲人都会从马上摔下来,我很幸运,没有落马,如此而已。 稻盛: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马先生把技术人员结集起来,成为创建阿里巴巴的中心人物。公司创建的缘由我很感兴趣,能否介绍一下。 马云:我虽不懂技术,但对互联网充满好奇心。我想互联网归根到底不过是一种工具,因此,有关应用技术的开发,我就委托网络工程师,而我自己站在客户的立场上试用他们开?的技术。 工程师一旦开发出新的技术,我立即试用。如果这种技术用起来方便简单,我就予以采用。相反繁琐的技术立即丢进垃圾箱。如果像我这样的外行使用时尚能得心应手,那么中小企业客户至少8成也会采用。 稻盛:与技术员一起创建阿里巴巴,最初采用什么形式呢?似乎并非马先生出资建立公司后再招集工程师,为什么这些技术员愿意聚集到马先生麾下来呢? 马云:最初我借款2000美元开始做生意,失败多于成功。1995年初设立网络企业,又不成功。接着又去北京,与外经贸部合作做项目也不顺利。 在这过程中我萌生了一个创意,就是通过网络向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此后就一直秉持这个理想,当时赞同我理想的包括我在内一共18个伙伴,大家共同创建了阿里巴巴。 稻盛:他们都是技术员吗? 马云:18个人中技术员只有3名,而且水平也不高。 1999年2月21日这个日子至今难忘,在我并不宽敞的房间里,18个人聚在一起,就今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全世界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我滔滔不绝讲了2个小时。 18个人一律不向亲友借钱,就以自己口袋里的钱出资,一共5万美元。同时大家商定,各自准备好10个月的生活费,通过10个月的努力,如果一事无成,大家就散伙,各奔前程。 每月工资只付500元,不同意的人不要勉强,但如果赞同我的理念,大家就合伙干。当然他们都能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但大家对一个共同的理想产生了共鸣。 成功不属于个人 稻盛:马先生描绘出使用网络开拓事业的理想的蓝图,并抱着使命感,然后聚集对理想和使命产生共鸣的伙伴。一般?况下聚集人才靠金钱,但马先生只付区区500元,而靠理想和使命把大家团结起来,这是难能可贵的。 听马先生这么讲,我不禁想起京瓷创业时的情景。当时我是一名公司职员,研究精密陶瓷,京瓷就由当时的8名同事一起创办。 没有资金,没有设备,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我对精密陶瓷开发研究所倾注的热情。我满怀激情向伙伴们诉说精密陶瓷将会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诉说我的理想和使命。当时的条件甚至无法保障大家的生活,但是这8个人对我的理想产生了共鸣,决定追随我。阿里巴巴同京瓷所处的时代不同,但创业的过程非常相似。 京瓷的成功不是靠我的才能,而是靠伙伴和社会的帮助,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马云:我也觉得自己很幸运。我高中考过2次,大学考过3次,多次找工作却没有一家肯录用我。我的能力、学历、长相都不怎么样,从一般常识而言,我不该受到那么高的评价。 稻盛:人的才能有差异,智力有差异,但人的本质都一样。佛教讲“山川草木,悉皆成佛” ,森罗万象,一切事物都内藏佛性,而佛的本质都一样,只是外型改变,变成一个个不同的人。 我靠伙伴和社会的协助,使企业获得了成功,这样的幸事很自然就达成了。思考成功的原因,那不是我的?量。在人生这场戏剧中,我扮演了京瓷创业者的角色,只是作为一个角色演出而已,这是一种偶然,这个成功不属于我个人。 因为我有这个思想,所以我至今不失谦虚之心。创业半个世纪以来,遭遇种种困难:经济危机、日元升值、泡沫破裂等等,尽管如此,我们却照样持续发展,我想原因就在于自己没有失却谦虚,或者说自己一直追求谦虚。 一时成功的人而后没落,原因就在于他们“我呀我”的,自以为是,忘却了谦虚。我想马先生一定能够保持今日的谦虚,将企业经营得更加出色。 主持人:如果语言中缺乏灵魂,那么不管多么美好的?言都无法打动人心。企业领导人必须时刻注意公司的健康状况,在面临危机时,全身全灵,与员工沟通并鼓励他们,将萧条变成再发展的动力。稻盛先生和马先生都这么强调。中、日两国在某种程度上都依赖美国经济,萧条给了一种机会,促使中、日双方的企业家加强交流,加深相互理解。 稻盛:语言这东西,是心中所悟,用大脑加以整理,然后通过声音传递。但是,仅仅将心中所感用头脑思索,再用声音传达,并不能说服他人,或给他人增添勇气。 日本古语中有“言灵” 这个词,就是说必须将灵魂注入语言。“自己认为非这样做不可” ,讲这?时必须抱着信念,在语言中注进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发挥语言的威力。做不到这点,就无法震撼人心,人们就不受感动,也不会行动。我从年轻时起就一直按这条原则思考并行动。 我讨厌那些说话时轻飘飘的领导人。口才不好没关系,但话语中要灌注灵魂,特别是在当今严峻的经济形势中,领导人对自己所说的话必须充分负责,与人交流时要注入自己的灵魂和生命,这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