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农人学堂 致知格物 修身 儒家 查看内容

王守仁

2018-2-26 13:03| 发布者: 王涵| 查看: 1556| 评论: 0

摘要: 阳明先生一生光明磊落,以匡扶社稷为己任,以追求圣道为志向,是"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圣人。由他创立的致良知学说简易而广大,其思想深度穿越500年时空,对于日本等东亚国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今天,经历20 ...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王阳明,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名守仁,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后世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精通儒释道三家学说,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

明朝正德年间,皇帝昏庸,宦官专权,社会飘摇,圣道不明。阳明先生心怀天下民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以波澜不惊的心,上演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阳明先生自幼聪明,十二岁便立下"读书做圣人"的志向。年轻时,擅长诗赋文章,后又遍读朱子著作,学习朱子格物学说时曾格竹七天,大病一场,终无所得。

明正德元年,阳明先生因直言进谏得罪刘瑾,被谪贬到地处偏远的贵州修文县龙场驿任驿丞。正德三年,阳明先生时年37岁,他日夜端坐以求静一,苦思冥想"圣人处此,更有何道",职位卑微却成就了伟大的思想,与世隔绝却打开了宇宙智慧的大门,在一个深夜参透圣道至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从此,天理与人心不再为二,天理即是良知,依良知而行即是循天理而动,循天理而动,则必得天助。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此乃千古不变之铁律。"龙场悟道"标志着阳明心学的横空出世,儒家学说从此登上了一座新高峰,孔门正法的皇冠上因而多了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先生开始启用良知,尤其是到人到中年,他被朝廷重新起用后,荡寇平乱,屡战屡捷,封伯赠侯,事功赫赫,真可谓"文事武备""儒学第一流人物"。56岁的时候,阳明先生前往广西平乱,因病返乡途中,无奈病情加剧,途中病逝于江西大余县。临终之际,弟子问有何遗言。阳明先生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船过境江西,"士民远近遮道,哭声振地,如丧考妣"。

阳明先生一生光明磊落,以匡扶社稷为己任,以追求圣道为志向,是"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圣人。由他创立的致良知学说简易而广大,其思想深度穿越500年时空,对于日本等东亚国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今天,经历200年悲怆历史的中国,又重新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何面对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如何应对如此多的不确定性?

500年前的王阳明先生早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一份珍贵的礼物,“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则生意无穷”。良知正是活水之源,不舍昼夜,生生不息,将为我们的生命境界的提升、人生格局的拓展提供澎湃的心动力。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

工作时间

1858076765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