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码,快速开始

农人学堂 致知格物 修身 佛家 查看内容

韩东屏:让道德重回人心

2017-12-24 16:37| 发布者: wanghua| 查看: 436| 评论: 0

摘要:   内容提要:似乎社会道德滑坡也没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那道德还是一个值得我们追求的好东西吗?从道德的本质和功能看,它既有利于个人提升其人生价值,也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显然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虽然我国 ...

  内容提要:似乎社会道德滑坡也没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那道德还是一个值得我们追求的好东西吗?从道德的本质和功能看,它既有利于个人提升其人生价值,也有利于社会的良性运行,显然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虽然我国在社会道德呈滑坡态势的背景下,社会经济总量依然一直在持续增长,但如果社会道德未滑坡,由于道德有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那么我国此时的经济状况一定还会比目前已有的状况要好很多,因而道德实际上也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至于现实社会中的人们为何不愿意去讲道德,不重视这个好东西,则是因为我们的止恶制度出了问题,往往呈现负效。所以要想让道德重回人心,就得设法将各种负效止恶制度一一纠正过来。为此,可充分利用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来快速而高效地达此目的。同时,我们还应再做两项宏观制度安排,一是社会征信制度体系,一是恰到好处的高福利社保体系。可以保证,只要我们如此这般去做,道德蔚然成风之势必成。

  关键词:道德、协调性规范、自为性规范、道德效益、止恶制度。

  这个世道有些怪异。一方面,人人都说道德好,无人不痛恨、不谴责不道德的现象,而政府也总是在强调并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及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自改革开放始,虽然社会经济总量在不断高速增长,但社会中的不道德现象却不少反多,日甚一日,种种公认的丑恶行径,如官场的“跑官买官”和“塌方式腐败”,国企的“穷庙富方丈”,商界的假冒伪劣和食品严重不安全,医院的故意过度治疗与医生收患者红包,学界的学生考试舞弊、学者造假和学霸弄权,以及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坑蒙拐骗、讹诈绑票、黑黄赌毒等等,与改革开放前相比,不是属于前所未有的现象,就是属于较前更甚的情况,是故“人心不古,道德沦丧”或“道德滑坡”已成人们的普遍慨叹。而那些所谓社会不存在“道德滑坡”的种种辩词,则均可休矣。

  由于这一怪异,不免要生出一系列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考和回答的疑问:道德真是一个值得我们追求的好东西吗?如是,为什么却有那么多人不讲道德?既然社会道德状况不好,社会经济也能持续增长,那社会还需要专门为之花费力气搞道德建设吗?反之,如果道德还是好东西,社会搞道德建设还是很有必要的,那又如何才能让道德建设取得实效,让道德重回人心?

  回答这些问题,需从道德是什么、道德是不是好东西说起。

  1、道德到底是不是好东西?

  对“道德是不是好东西”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对道德是什么的确认。关于道德是什么的问题,学界一向存在多种不同的说法,并且始终未获统一。我则根据道德的起源和特点的线索,给出了一个自认为可以经得住任何挑战与质疑的定义。这就是,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群体内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品质规范的总和,直接受社会舆论和个人信念的维系与推动,为人提供善的为人处事方式,以满足人形成和谐人际关系与自我完善的需求。[①]

  这个道德定义包含以下信息。

  其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其特殊性在于它出自人们的约定俗成,而不同于法律、政策、体制、纪律、规章等制度性社会规范,它们均出于组织的制定。另一个特点是道德除了有行为规范,还有品质规范,如仁爱、仁慈、明智、勇敢、节制、忠诚、慷慨、谦虚等等,都是对人品质的要求,而制度和习俗等其他所有类型的社会规范,则仅有行为规范而没有品质规范。这就既将道德与制度相区别,也将道德与习俗相区别。此外,道德的直接维系后盾是社会舆论与个人信念,也不同于制度所拥有的直接后盾,即组织权力、国家机器和合法暴力。

  其二,道德作为人们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与人类创造的其他所有果实一样,也属于人的创造物,其目的也在于满足人的需求,并因而成为服务于人的工具。既然如此,道德在本质上自然会是一个有益于人的好东西。

  其三,道德作为人的工具之一也有其特殊性,这就是在对人的需求的满足方面,它是通过提供善的为人处事方式的方式来满足人的两种特定需求的。这两种特定需求即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需求和自我完善的需求。

  道德之所以能使人们相互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于道德作为规范总和,本身含有用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协调性规范,并且所有此类规范,诸如公正、公平、平等、正义、博爱、仁爱、仁慈、友善、团结、互尊、互利、互助、宽容、慷慨、谦虚、诚信、勿说谎、勿偷盗、不骂人、不打人、敬老爱幼、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无私奉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则立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等,从其含义来看,就知道它们全都不是为了制造人际关系的紧张与冲突,而是为了追求人际关系的融洽与温馨。

  道德之所以能使人自我完善,则在于道德作为规范总和,除了内含协调性规范之外,还含有自为性规范,也可谓自理性规范。如果说协调性道德是用来规导、调节人与人之间或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的,以指示各主体应如何相互对待、如何相互交往,那自为性道德首先是用来规导、塑造主体自身的。它告诉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或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道德品质或德性。自为性道德规范既有劝人不断进取的内容,也有告诉人如何应世、应变和如何进行自我调适的内容。前者如勇敢、坚毅、刚强、刻苦、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豁达、乐观、明智、智慧、勤奋、开拓、创新、激流勇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等,后者如贵己、重生、全身、尽年、自保、自爱、节制、节俭、制怒、隐忍、顺世、遁世、游世、无为、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清心寡欲、不为物悲、知足常乐、宁静致远、激流勇退、韬光养晦、能屈能伸、“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这就说明,各种自为性道德规范的用意都绝不是要人听凭自然、随波逐流、自我放纵、自我堕落,而是个人人格的有意识地自我完善,这种自我完善,或有利于个人的生存生活,或有利于个人的自我发展,或有利于个人人格的提升。[②]

  因此,道德作为“好东西”,既有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也有自我完善的作用。而这两种作用必然都能提升个人的人生价值。因为一个有良好德性的人,一方面会在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良性、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会在追求和谐人际关系时,愿意施爱于人,贡献于天下,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高尚之人,甚至能由此而以“立德”的方式使自己的生命得以不朽。

  不仅如此,道德也必然会有益于社会。因为协调性道德规范的存在和功能表明,一个人人讲道德的社会,自然就是一个有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而一个有和谐人际关系的社会,自然就是一个稳定、有序而平稳发展的良性社会。

  2、道德对社会经济发展是否有益?

  道德虽有以上好处于人,为何却无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理论界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现的“经济的发展要以牺牲道德为代价”的“道德经济二律背反论”和近期出现的“腐败有利于经济快速发展”的“腐败经济学”之类说法,更是把道德放到了经济发展的对立面,似乎道德不仅无助于经济发展,甚至还有碍、有害于经济发展。

  对此我要说的是,以上说词或是出于不明事理的妄言,或是出于抵制政府强力反腐败的故意。

  可以承认,我国在社会道德呈滑坡态势的背景下,社会经济总量确实依然一直在持续增长,但这一事实并不能证明道德无益于经济。因为如果社会道德未滑坡,那么,我国此时的经济状况一定会比目前已有的经济状况更好,并且还会是好很多。

  道德也有经济效益,其道理在于,道德既然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一定会降低人们的交易成本,而交易成本越低,交易收益就越大,于是整个社会的经济总量乃至社会财富亦会越多越大。俗话说“好邻居不扎篱笆墙”,此喻甚佳。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我们就不必花那么多的钱装防盗门窗;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在交易前就不必做那么多防范违约被坑的功课,在交易过程中和过程后,也不必扯皮拉筋打官司,耗神耗诉讼费;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违法乱纪的贪污腐败和刑事犯罪,国家也就不必花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去侦破办案,国库的钱自然会更多;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就不会有假冒伪劣商品和食品安全问题,于是大量生产原材料就不会被糟蹋浪费,人们也不需要为本不该得的病花钱治疗;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国企就不会有“穷庙富方丈”的现象,大量本属于全民的资产就不会流入少数私人腰包;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药价就不会高出出厂价几十、几百倍,也不至于国家财政逐年不断加大医疗保障投入,还是解决不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学界就不会花了国家那么多钱,却制造出的是大量学术泡沫;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在官场、国企和国家事业单位的用人方面,就不会经常出现“劣币淘汰良币”的倒错,即有德有才干得好的人不能发挥更大作用,无德无才的胡作非为之人反被不断提拔重用;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那就不会有人为了一己之私而掠夺毁坏自然资源,污染糟蹋生态环境,导致每年都要不断地投入大量社会资金进行治理、恢复……这样的“如果”,实际还可以罗列很多。由此可知,因为人们不讲道德和社会道德滑坡,已使我们为之额外付出了多么巨大的经济代价!而这些巨大代价,本来是可以成为社会财富总量的巨大增量的。

  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这些“如果”有成为现实的可能吗?如果根本没有,那以这些假设为前提推出的结论就没有任何意义,所谓“额外代价”之说就不能成立。但国际范围内已有的经验事实告诉我们,完全存在这种现实可能性。君不见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就是因为有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不但居民家庭没有装防盗门窗的,连有院墙的单位也极为少见,真正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至于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之类,更是闻所未闻。与之同时,这些道德风尚良好的国家,恰恰也都是举世公认的经济发达的富裕国家。

  道德不仅有降低交易成本,增加社会财富总量的经济效益,另外还有实现分配公正方面的社会经济效益。试想,如果大家都是讲道德的人,都坚持机会平等的公平社会竞争,无权者不去拉关系、走后门,不去想心思搞不当竞争;有权者不搞权力寻租,不任人唯亲,不整假招标,不干巧取豪夺、一夜暴富之类卑鄙勾当,那么我们的社会现在还会存在那么多不公正和那么悬殊的贫富差异吗?

  3、人们为何不愿讲道德?

  既然道德如此之好,也有不少经济效益,为什么社会中还是有那么多的人不愿意讲道德?(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最新评论

联系电话

工作时间

18580767651
返回顶部